发布时间:2025-04-05 07:12:00 来源:全景新闻网 作者:小舟
文|墨山看客编辑|墨山看客说到秦始皇,有相当一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会是那个实现了大一统的万世帝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了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同时也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而也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皇帝,在第五次外出巡游的时候却突发疾病,最终在沙丘宫中去世。也就是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赵高等人便直接发动了一场名为“沙丘事变”的政变。“沙丘之变”离世之前,秦始皇其实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随后他便将赵高唤入宫内,让他拟出一纸诏书将军事托付给蒙恬,然后回到咸阳主持丧礼。领任之后,赵高却并没有按照秦始皇的说法去拟写诏书。他很清楚扶苏跟自己关系不和,如果自己真的按照秦始皇所说拟写诏书安排扶苏上位的话,对自己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于是,赵高当即决定拉李斯跟胡亥下场,从而保住自己的地位。在这场政变之中,负责管理诏书的赵高威胁李斯一同篡改诏书,并劝说胡亥在回宫之后利用修改过的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从而篡夺皇位称帝。起初,李斯是不愿意跟赵高一同发起这场政变的,但是在赵高的一再劝说之下,最终李斯还是选择了屈服,最终加入了这场政变之中。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这场政变,赵高等人还专门隐瞒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毕竟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的目标,如果就这么直接将他的死讯传播出去的话,很有可能会引来全国范围内的恐慌,这对于未来胡亥继位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直到回到咸阳赐死扶苏并扶持胡亥上位之后,这场沙丘事变才算是正式结束。但从各种方面来看,其实这场政变似乎是历史上的必然事件。郡县制所产生的隐患在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事业之后,便召集群臣就如何管理展开了讨论。以王绾为主的朝臣提议按照曾经的分封经验,在各地以皇子分封诸侯王来管理当地,从而实现“家天下”的局面。不过大一统之后的秦朝国土面积可以说是相当的大,如果按这么分封的话,有可能被分出来相当多的诸侯王。而且在这种分封制度之下,其实也是一种郡县制和封国并存的混合制度。而李斯却提出了另一种想法,就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对诸侯按功行赏之后分到不同地区进行管理,将最大的权力集中到国家手中,从而实现中央集权。这种情况之下,不会像分封制那样诸侯王在当地屯兵演练,未来甚至有威胁到中央统治的情况。而且郡县制还能够将最大的权力握在秦始皇的手中,如果诸侯表现不好,或者是引秦始皇不满,他随时都能够派人进行更换并剥夺权力。再加上秦始皇原本想法就是想要实行郡县制的,所以没等再讨论多少,秦始皇便直接将这件事给确定了下来。随着郡县制逐渐推行到全国,也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毕竟在郡县制度之下,绝大多数的权力都是集中在秦始皇一个人手中的,一旦秦始皇在决策的时候出现失误,那么对于当地就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再加上这项制度会导致官员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败,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的税负。长此以往,人民对官员们也会产生不满,这对于中央统治也不是什么好事。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可以说是秦朝内部矛盾的体现,同时也为后续沙丘事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焚书坑儒加剧历史进程除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所带来的内部矛盾之外,后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矛盾的加剧和爆发。在焚书的时候,秦始皇烧掉了大量诗书和非儒家学派的书籍。这时候秦朝刚统一还没多长时间,秦始皇就做出了如此影响人心的行为,而他的这一行为也是体现出了秦始皇对于国内所实行的严刑峻罚是有多么的残暴。原本六国刚刚统一最需要的就是先稳定各方,稳住人心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改革和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现在秦始皇却直接采用了焚书坑儒来强化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这一行为只能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再加上后来的坑儒事件,原本只是几个方士欺骗秦始皇说这个世界上有长生不死药,想要以此来骗取钱财。但因为害怕后来事发,这些方士便选择了逃跑。在逃跑过程中,这些方士还在全国各地散发对秦始皇不好的言论。这些言论被那些儒生听到之后,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传播。经过秦始皇的调查,这部分传播过不善言论的儒生们便迫于压力开始相互举报,最终甚至牵连了上百人。而这些被牵连的儒生们,可以说是无一幸免,全都被秦始皇派人挖了一个大坑给埋了。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也就是秦始皇的这一番残暴行为,更是让秦朝的民众们对其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公子扶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也曾尝试过去进行劝导,但却换来了一个被发配边疆的下场。有着这么一个不听人劝的统治者,可想而知当时的民众们每天都过得有多么提心吊胆。多方作用之下,最终导致了赵高和李斯决定发动了这场沙丘事变。但在胡亥上位之后,却并没有改变秦始皇的那种严厉统治。在国内的矛盾一再激化之下,再加上胡亥的严刑峻法,更是推动了后来的农民阶级和旧贵族起义,最终导致曾经宣告万世统治的秦朝在秦二世便彻底终结。参考资料从“沙丘事变”前国内矛盾的萌生与发展看秦朝覆灭——文化集萃2023第20期高海云. 统一郡县制与社会矛盾的集中——秦朝速亡的制度史分析[J]. 秦汉研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
随便看看